目前国内隔离病房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负压隔离病房施工,设计、施工、验收等都急需统一规范的标准作为依据。即使在不久的将来,相关隔离病房设计规范或验收规范出台,负压隔离病房 意义,也依然缺乏适合业主使用的可操作性指导标准。
对于业主而言,隔离病房的设计或施工规范往往过于专业和复杂,对于非机电类相关专业出身的体系工作人员在理解和使用上有一定难度。
对于设计和施工单位而言,需要在达到规范要求时更好的理解业主的需求,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需求的隔离病房的建设。
因此,相对简单明确,适合业主和承建单位使用的关于负压隔离病房洁净装备工程建设配置基本要求的标准成目前国内隔离病房建设中继续解决的问题。业主可以将标准中的基本配置要求作为依据,对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监督,也可以作为门对本体系内隔离病房建设的评价标准。
目前在北京市实施的DB11/663-2009《负压隔离病房建设配置基本要求》[1]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台的,本标准是以动态隔离理论为理论基础,汶上负压隔离病房,结合负压隔离病房洁净装备工程的工艺特点和我国实际国情,并通过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负压隔离病房洁净装备工程的调研、检测、检查、诊断和设计而得出的一套完整描述隔离病房基本要求的标准。标准对北京市负压隔离病房洁净装备工程的建设配置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涉及到工艺布局、气流控制、压力控制、净化系统设置等各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种动态条件下污染物外泄的问题,缓冲间的设置就必不可少了。缓冲间的两侧门不能同步开启,起到了气闸的作用。内侧门开启时,少量的污染物泄露到缓冲间内部,此时关闭内部门,开启外部门,因为空气的扩散速度有限,负压隔离病房是什么,再通过缓冲间内扩散到外部的污染物就非常少。许钟麟等人的计算得出,两个房间间设置缓冲间的情况较两个房间间直接开门的情况,对污染物的控制能力相差40多倍,体现出了缓冲间的重要性。
在极端条件下,即使病房的负压系统停止运作,只要有缓冲间的存在,还是能一定程度上保障房间的安全性。而反之,负压病房不设缓冲间,则毫无意义。因此可以说,负压隔离病房的“隔离”比“负压”重要。
门禁控制子系统根据不同的标识类型可分为密码型、卡片型和生物识别型三类。
3.生物识别型:通过检验进出人员的生物特征来确认是否赋予进出门权限。
生物识别可分为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面部识别等,负压病房净化工程中,其优点是不用携带,安全性,操作方便,缺点是成本较高,且技术识别率有待提高。以上就是康德莱净化今天所要分享的内容。